闽宁镇是总书记亲自提议命名、推动建设、授牌表彰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功典范。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历史变迁,离不开总书记多年来的亲自指导、亲切关怀,2016年总书记考察宁夏期间专门前往闽宁镇原隆移民村,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到2024年考察宁夏时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为闽宁镇发展指明了方向。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守政治巡察定位,形成“市县联动、精准监督、靶向治理”巡察监督闭环机制,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以巡察“利剑”护航闽宁镇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上下联动,构建市县“一盘棋”。高站位统筹谋划。市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对村(社区)巡察纳入市县两级巡察工作规划,列入市委年度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对村巡察工作推进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以全市“一盘棋”理念加强对全市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会议传导、调研指导等方式,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主责、职能部门配合、乡镇村参与”的工作格局。高标准分类施策。在全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村(社区)分类标准、优化巡察流程、细化监督重点。全面摸排各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惠民补贴、矛盾纠纷等实际情况,将577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三类,按类匹配差异化巡察方式:对Ⅰ类村开展“直接巡”,对Ⅱ、Ⅲ类村灵活实施“专项巡”“延伸巡”“机动巡”。指导永宁县将闽宁镇武河村、原隆村、园艺村、福宁社区等7个村(社区)全部列为Ⅰ类,实施重点巡察、精准监督。高力度培训指导。市委巡察办整合资源建立包含10余类业务课程的数据库,邀请自治区巡视机构领导、经验丰富的巡察组长和多部门业务精英授课,分批次培训全市巡察干部900余人次,提级培训永宁县巡察干部6批200余人次。市委巡察办领导带队赴永宁县实地调研指导对村(社区)巡察工作,面对面指出短板弱项、提出解决意见、明确深化监督要求,切实提升对村(社区)巡察监督能力。
坚持精准发力,织密监督“一张网”。“整体+个体”创新巡察方式。创新“先乡镇后村庄”两步巡察法,2023年巡察闽宁镇并延伸所辖村(社区),从乡镇政府层面查找发展谋划、政策落地、责任落实等方面问题,“以上看下”揪出问题症结,发现问题40个,移交问题线索3件;2025年再对闽宁镇下辖7个移民村(社区)全部开展直巡,纵向检验落实成效、横向对比发展差距、“以下看上”深挖问题根源,发现各类问题190个,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监督。“共性+个性”明确监督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和区市党委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梳理印发银川市对村(社区)巡察共性监督清单,明确重点关注的12大类55项突出问题表现。指导永宁县巡察机构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东西协作资金项目监管、特色产业就业帮扶、移民权益保障、“三资”管理等重点,制定巡察方案和细化监督清单,实现“一村一方案、一村一清单”,精准锁定发展的痛点难点。“线下+线上”广泛听取民声。优化对村(社区)巡察程序环节,把发现问题方式从“查资料”向“谈民生”转变。线下按照“六必进”“六必访”工作法,走进党群服务中心、闽宁产业园、扶贫车间、宗教场所、农贸集市、移民新居,走访致富带头人、弱势群体、上访户、乡镇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等,累计覆盖1200余个企业和村民,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线上用好集问题反映、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纪律作风后评估、巡察整改成效监督为一体的“码上巡”信息系统,累计收到问卷177份、信访24件,实现群众反映“一键直达”。
坚持靶向施策,算好发展“一本账”。发现问题找病灶,精准建账。创新建立党委集中反馈和巡察组“一对一”反馈工作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出席巡察集中反馈会,对村(社区)巡察整改工作作出安排,分管县级领导参加各村(社区)反馈会,巡察组严肃反馈问题,督促建台账抓整改。如,在产业方面,巡察反馈武河村经果林、酿酒葡萄种植等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福宁村缺乏自主经营产业,过度依赖扶贫车间、租金和分红,带动群众增收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民生方面,玉海村、园艺村、福宁社区等存在巷道未硬化、冬季自来水管网冻结、农户水厕无法使用、小区无物业等问题;在“三资”管理方面,木兰村、原隆村还有土地撂荒、项目闲置、扶贫资金投入企业后未能按期收回本金分红等薄弱环节。压实责任督整改,联动查账。强化整改责任压力传导,建立“镇村联改、部门协改、县级分管领导牵头推进”的整改责任体系,形成多方联动抓整改的叠加效应。针对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调整变动的及时发送《接续整改提示函》,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按节点下发整改工作提示,提醒做好每个阶段重点工作,着力解决“不会改”和“改不好”的问题。会同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巡察整改情况进行“联审联督联评”,细化量化13条整改评估指标,通过群众评议、现场核查、谈话了解等方式评估实效,推动问题真改实改。聚焦发展抓落实,实效交账。以巡察反馈问题为“突破口”,紧扣产业和就业,2024年开展田间技术培训8场覆盖1500余人次,深挖地域特色资源,助力闽宁新貌展示中心、贺兰红酒庄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闽宁镇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实现“农业+文旅”双向赋能。紧盯民生短板,推进木兰村基础设施提升、园艺村人居环境整治、福宁村巷道硬化等工程,同步落实一体化污水处理、农业水建综合改革等项目,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紧抓“三资”管理,修复并出租上百栋温棚、圈舍给企业和农户,变“闲置资源”为“增收资产”;同时加大企业欠款追缴力度,顺利为76户建档立卡户兑付每年每户8000元分红及村民土地流转费,在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同时,切实保障群众经济收益,让整改成效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