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村(社区)巡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对村(社区)巡察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上下联动、守正创新,因地制宜推进对村(社区)巡察,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一、聚焦“三个责任”强部署,上下联动构建监督网络。坚持把对村(社区)巡察纳入市委巡察工作总体布局,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以市带县构建上下联动监督网。一是扛牢政治责任,高站位统筹谋划。市委高度重视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将对村(社区)巡察纳入市县两级巡察工作规划,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对村巡察工作推进座谈会精神,研究部署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以全市“一盘棋”理念加强对全市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会议传导、调研指导等方式,构建起“市级统筹、县区主责、职能部门配合、乡镇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压实主体责任,高力度推进落实。各县(市)区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力量配备,细化工作措施和办法,精心组织开展常规、专项、交叉巡察,打出系列“组合拳”,积极推进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三是强化联动责任,高标准深化巡察。在全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通知》,对村(社区)分类、优化巡察流程、明确监督重点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全面摸清各村(社区)党组织状况、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惠民补贴、矛盾纠纷等实际情况,将全市577个村(社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问题突出村(社区)占总数的20%;第二类是问题较少村(社区)占总数的50%;第三类是发展较好村(社区)占总数的30%,明确要求20%的村(社区)进行直巡,确保对村(社区)巡察有的放矢、精准监督。
二、聚焦“四个坚持”强监督,守正创新提升巡察质效。坚持把创新巡察方式作为提升巡察质效的关键举措,因地制宜运用“一体巡、交叉巡、直接巡、专项巡”巡察模式,高质高效推进对村(社区)巡察。一是坚持以“一体巡”为主导,推进巡察全覆盖任务。准确把握镇(街)村(社区)具有一体性、不可分割性的基层实际,采用巡镇(街)带村(社区)一体巡模式,纵向发现被巡察单位具体问题,横向发现系统性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一体化巡察村(社区)555个,发现问题5210个,移交问题线索56件,完成巡察村(社区)全覆盖任务的96.2%。二是坚持以“直接巡”为重点,提升巡察监督质效。紧扣村(社区)职能特点,从进驻动员、现场巡察时间、巡察报告撰写、巡察反馈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突出直巡的实效性和震慑力。从市委第八轮巡察开始,统筹组织各县(市)区选取集体经济体量大、工程项目多、群众信访反映突出的35个村(社区)开展直巡,发现问题808个,移交问题线索15件,切实做到巡察利剑直插基层。三是坚持以“交叉巡”为抓手,破解巡察监督难题。针对县级领导担任的“一把手”、产业发展突出、基层治理薄弱的镇街开展交叉巡察,促进解决基层问题和群众身边问题。市委统筹组织对6个镇(街)及所辖的40个村(社区)进行交叉巡察,发现村(社区)党组织问题382个,移交问题线索3件,有效破解“熟人巡察”监督难题。四是坚持以“专项巡”为创新,增强巡察监督针对性。结合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靶心”对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堵点、薄弱点,指导西夏区探索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专项巡察,覆盖10个重点村,发现各类问题117个,移交问题线索5件,切实推动系统解决领域问题。
三、聚焦“三个强化”强整改,以巡促治提高监督成效。坚持把推动解决基层问题作为对村(社区)巡察的落脚点,注重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着力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一是强化边巡边改、立行立改。紧盯群众关切,认真研判分析巡察期间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明确整改事项,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被巡察党组织立行立改,加快推动问题解决。2022年以来,推动立行立改事项239项,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7个。二是强化镇村同责、镇村同改。坚持拧紧改、督链条,强化责任压力传导,建立“镇村联改、部门协改、县级分管领导牵头推进”的整改责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抓整改的叠加效应。截止目前,推动整改对村(社区)巡察反馈问题4900个,整改率达99.3%,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问责处理19人。三是强化建章立制、标本兼治。坚持“当下改”“长久立”并举,对巡察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和深层次问题,督促开展专项治理,修订完善制度机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进一步规范村(社区)级权力运行,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2022年以来,督促推动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机制151项,有效发挥了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