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或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体现。银川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突出政治监督,以“全周期管理”理念,采取监督、测评、运用“三三一”工作机制,立足找准问题、督促整治修复、推广成果运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把准定位,在监督上务实功。一是创新监督方式。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政治生态分析研判评价暂行办法》《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工作办法》《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强化不同侧重点监督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二是突出监督重点。聚焦政治建设,加强对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区市党委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围绕中央巡视、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审计整改、自治区巡视指出的问题,督促必须坚决整改,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区市党委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三是细化监督载体。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开展“一学六抓促落实”专项行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制定15个方面85项监督清单。建立“两榜四机制”,建议组织部门对“红榜”干部提拔使用,对“黄榜”干部调整或免职。开展“4+7+N”廉政警示教育月系列活动,做细做实廉政教育。科学研判,在评价上重实情。一是自查自评强调真实性。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分地域、分区域、分部门,围绕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政治文化、选人用人、清正廉洁方面开展自查自评,由派驻纪检监察组协助选取不同的侧重点,找准具有特殊性的重点问题剖析根源,制定措施,初步为自己“画像”。二是民主测评注重广泛性。建立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设定6大项29个子项,以百分制量化考核。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开展干部群众对政治生态状况测评。2022年组织对全市89个单位开展政治生态状况测评,发出测评表3130份,百分制综合评价为98.9分。三是综合评定突出全面性。采取点面结合、定性定量结合、动态静态结合评价方式,充分运用信访举报、案件管理及党风政风监督统计分析报告,在各级党委(党组)自查、民主测评基础上,注重综合巡视巡察报告、专项审计报告、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剖析等进行分析,并结合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党中央、区市党委决策部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90分以下单位综合评定为“较好”等次。推进整改,在运用上出实招。一是问题点的准。政治生态评价结果经市委审定,向评价“较好”的单位发出通报,告知指标量化得分情况,指出评价存在主要问题,要求对指出问题举一反三、系统施治。创新“点题整治”方式,重拳出击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办理中小学生入学问题,严查公职人员违规办理入学问题2人。二是整改抓的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专责,对监督单位政治生态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定期听取问题整改情况汇报。日常监督中,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市党委决策部署,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两个责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采取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责令限期整改并反馈整改结果。2022年以来,全市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9份,推动问题整改103个。三是成果用的好。加强政治生态分析成果运用,注重从治理能力提升着眼,紧盯主体责任、优化政治生态,紧盯监督责任、净化政治生态,紧盯部门职能、维护政治生态。2022年,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主动采取容缺、容错措施推进解决15万户办证难问题,开展的违规收送红包礼金和不当收益专项整治有效降低存量,取得良好政治效果。2023年结合政治生态建设,将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乡村振兴腐败和作风问题、教育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国有企业“靠企吃企”, 着力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供稿:党风政风监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