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电视问政》节目创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经验,推动节目向前发展,使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力,成为新时期百姓问政、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党政机关政风行风与效能建设,为实现银川市跨越式发展传递正能量,汲取新动力,营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舆论声势。
《电视问政》节目开播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两年前,当市委、政府决定开办这个节目时,参与节目统筹和创作的各个部门在没有实践经验、专业人员缺乏、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发扬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投入了节目的创作。节目组近30名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加班加点,从舞台设计、场景布置、选题制定、线索收集、短片拍摄、嘉宾和市民代表的选择等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研究,仅仅用了50多天的时间,就推出了第一期节目。从播出效果看,这是一期反响强烈,质量较高的大型问政节目。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十期,其中直播九期。在播出的十期节目中,共邀请我市职能部门55人次。在前九期节目中,市民通过热线电话、微博等方式反映的意见、建议、投诉共计1000多件,经过多部门督办目前共解决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投诉800多件,问责处理80多人。
可以说,《电视问政》节目开辟了政务监督和民意表达的新渠道,让百姓直接参与执政过程、评议执政效率、监督执政结果,对提升政府执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成为了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问政类电视品牌节目,并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同志的肯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参与节目创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刚才,几位同志对节目的创作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节目的创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开办《电视问政》节目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节目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开办《电视问政》直播节目的目的就是通过电视媒体的介入,建立一个媒体与政府常态化沟通互动的渠道和长效机制,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切实整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群众满意、企业满意的政务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真正让普通百姓参与到幸福银川、和谐银川、文明银川的建设中来,以此推动政府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我们的节目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十期《电视问政》节目,首先,我们问出了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能力危机”意识。倒逼领导干部提升素质和能力,并在政府部门间产生“举一反三”主动整改的连锁效应,推动了部门执行力、执政能力的提升。我们参加过《电视问政》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今天问别人的问题可能就是明天我们会出的问题。只有在平时工作中“没事去找事,有事不怕事,小事当大事”,把一点一滴的工作做好,才能避免问政时满头冒汗的尴尬局面。”可见,《电视问政》对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自身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电视问政》进一步强化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电视问政》的宗旨是“百姓参与、百姓监督、百姓议政、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电视问政》搭建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推动了政府执行力、提升了执政能力,这是一种为政的自信、为政的自觉,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表现。实事证明,面对曝光的问题,面对专家和市民的质询,谁敢于面对、敢于担当、承诺践诺,谁的满意度就高,群众赞成的声音就多;谁讲官话套话、躲躲闪闪“忽悠”群众,谁的满意度就低,挨骂的声音就多。第三,《电视问政》进一步推动了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建设。举办《电视问政》不是作秀、图热闹,核心是通过群众参与、群众评说、群众监督推进各项工作。《电视问政》通过直播的形式,运用极富冲击力的新闻短片,将践诺中存在的问题,承诺与践诺之间的巨大反差,直接鲜活的表现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唤醒党员干部的责任心。电视曝光的虽然是“点”上的问题,但对整个公务员队伍,对整个“面”上的政府工作,产生的触动是巨大的。有市民评价说:《电视问政》表现了市委政府不怕揭短亮丑,敢于向“庸懒散软乱”亮剑,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问政于民、服务于民的诚意。第四,《电视问政》拓宽了发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渠道。通过媒体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帮助政府和各部门发现了工作漏洞和不足,使更多问题在群众监督下得到有效解决。有市民在微博中说:“领导说多次,不如《电视问政》一次”。一位退休干部给我们纪委发来短信说:“节目办得很好,佩服你们的工作魄力,也为那些业务主管局捏把汗,他们压力也很大。退下来后才真正感受到普通百姓生活的不易,替他们谢谢你们了,并将长期关注。”也有市民认为《电视问政》为群众提供了反映问题的有效渠道和监督政府的平台,实现了政府执政的百姓参与、百姓监督、百姓评议。第五,《电视问政》进一步优化了媒体监督政府工作的氛围。很长时间以来,媒体监督政府工作尤其是同级政府的工作,应该说阻力很大,压力也很大。电视问政开播以后,尤其是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认可后,监督类的新闻逐步得到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媒体监督政府工作的氛围较之以前宽松了很多。这也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政府工作、不断提高收视率的良好契机。《电视问政》是媒体监督形式的创新,也是政府执政理念与方式的改革,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体现了政府借力舆论监督解决民生问题的愿望。通过节目,市民看到了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党政机关,也增强了党政机关的公信力。
二、创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1、主题表现要更加鲜明。《电视问政》不仅要达到问政治庸、问责促效的目的,更要达到教育群众、促进和谐、引领社会风尚的目的。因此,我们节目的话题设置应该以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为主,既要关注政府在改革开放和改善民生方面所制定的政策以及落实情况,还要了解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所想、所需、所盼;既要发挥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好市民和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既要发现行政部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要剖析群众不健康心理,曝光不文明行为。例如在第三期《电视问政》节目中,市医保中心热线咨询电话接听人员故意将听筒拿开并用报纸掩盖,这一镜头暴露了市社保大厅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市民广泛热议,成为本期节目的最大看点,记者在短片的拍摄中,动了脑筋,抓住了细节,拍摄很成功。总之一句话,我们节目的话题一定要接地气,让观众看到我们不是在作秀,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宣传政府工作,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关注银川的发展,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节目观众才爱看、喜欢看。
2、节目形式要更加生动活泼。《电视问政》是一档时政谈话类节目,追求严肃的节目风格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在借鉴武汉、温州《电视问政》先进经验的同时,应该把握好当前电视的发展规律,多借鉴全国其他电视台访谈类节目的经验和做法,倡导节目语言的鲜活性,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敢于下佐料,说真话,麻辣点评,开诚布公,观点鲜明,让嘉宾、市民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的观点在交流、交锋中达到交融,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在第五期《电视问政》节目中,在关于望远自来水水质差的问政中,有一个互动细节做得就比较好。节目组专程从望远接来一瓶自来水,现场邀请点评专家、市民代表和银川市国资委的负责人进行品尝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位市民代表作出了“望远自来水——有点咸”的评价,一句话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到很幽默,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指出自来水存在的问题,看似玩笑的点评却让被问政嘉宾感受到市民对他们工作的不满意。所以,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体态丰满的电视节目,而不是干巴巴、一味说教的电视节目,我们不仅要追求节目内容上的严肃紧张,同时也要追求节目形式上的生动活泼。
3、群众参与要更加广泛。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和覆盖面。要扩大现场群众代表选择范围,节目组要制定群众代表选择计划,走进社区、厂矿企业和乡村,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市民参与节目,使这个节目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要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热线电话等传播形式,使节目的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吸引力更强,群众参与的热情更高。
三、着力推进“电视问政”相关制度的完善
我在阅读《电视问政》节目的汇报材料时,看到一位市民这样说:“《电视问政》很好,希望长期坚持下去,不要一阵风、走过场。”还有市民担心,时间一长,观众审美疲劳了,官员学会应对了,《电视问政》还能问出真实问题,解决热点问题吗?面对群众的担忧和疑惑,我们怎么办?我想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完善“电视问政”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银川“电视问政”不因人员的变化而停办,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进一步完善市民代表海选制度,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关注、参与、评议并监督“电视问政”。进一步完善问题发现机制。整合效能、纠风、信访、仲裁、行政诉讼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了解群众诉求资源,及时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成立“电视问政”专家咨询委员会,从源头上找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制度,完善建档销号制度、跟踪督查制度、明查暗访制度,对电视问题曝光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市纪委实行建档销号制。对电视问政曝光的问题,属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仅要盯住问题的整改,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确责、问责、追责,确保节目曝光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继续推行直播节目保密制度,暗访短片、问政问题、节目策划等严格保密,不事先与责任单位沟通。对“一把手”无故不参加现场直播的、对问政节目中曝光的违规行为整改落实不及时、群众不满意的要予以问责,对曝光问题或群众反映的问题屡改屡犯的要加重问责。
四、着力推进群众监督方式的创新
“电视问政”首创了以纪检监察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新模式,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种模式,真正做到由群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媒体紧盯问题、曝光问题;纪检部门抓住问题、督办问题。我们要始终把群众感受、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社会评价机制,让民意在工作评比、政绩考核等方面取得权重,从根本上推动干部“目光向下”,更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通过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政府部门、服务窗口的广度和深度,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每一个部门单位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进一步深化绩效考核机制,借鉴温州电视问政,加大百姓评价的分量,把群众“考分”与末位淘汰挂钩,好不好听群众说,行不行让群众评。
要在创新制度、加大力度、拓展广度、强化深度上下功夫,“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问起,从企业最揪心的事帮起,从机关最难改的事查起”,大力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决不能让“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个别单位的个别做法、个别事件的个别影响”破坏银川的发展环境,为推动市委“2258”工作思路的落实、实现银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五、总结经验,通力协作,不断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
《电视问政》节目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播出了十期节目,并且形成比较完备的节目制作和播出体系。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总结经验,盯准新的目标,追求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度,迈上新的台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学习全国其他电视台的成功经验,虚心倾听社会各方意见,同时要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我们要以录制《电视问政》节目为契机,不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节目主创人员对银川市情市貌及政策法规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不一定是通晓银川市各行各业情况的行家,但起码不是外行,只有这样,在节目直播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要从了解部门职责、每期节目策划、暗访短片拍摄、主持人提问问题以及舞台灯光设计等多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节目录制水平,把《电视问政》节目办成叫得响的精品栏目。要适当加大对节目的投入,不断提升节目的硬件水平,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节目组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市纪委、宣传部要做好对节目的政策把关、舆论导向、主题选择及线索提供,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使《电视问政》真正成为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工作落实、提升政府执行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电视问政》节目所取得的成绩是参与节目统筹和创作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今后,各个部门要继续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多谋节目发展之计,多思节目创新之策,多沟通,多交流,多探讨,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努力打造一支精诚团结,勇挑重担,能打硬战,善打硬战,打赢硬仗的优秀团队。
最后,祝节目越办越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