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腐败作风问题处理结果反腐败

当前位置:首页>电视问政>电视问政报道

创新电视问政 增强监督合力

发布日期:2015-07-30 16:38

    

  201210月,在广国书记的关心指导下,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推出银川“电视问政”直播节目。截至目前,围绕食品安全、交通管理、政府诚信、形式主义、城市文明等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已播出10期,问政53个单位,整改落实问题990个。问政对象已由部门“一把手”升级到副市长,“麻辣味”越来越浓,“红红脸”“出出汗”已成为常态。 

  一、银川“电视问政”的基本做法 

  “电视问政”以媒体暗访曝光问题、群众现场出题考问官员、责任单位承诺整改、纪检监察机关督查问责等组合拳方式,搭建民考官平台,让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的履职情况直面群众的监督和考评。 

  一是会诊把脉,精选主题。“电视问政”始终紧扣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市纪委书记左新军,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玮亲自参与每一期主题的命题、审题、点题、破题,确保主题突出,内容鲜活,百姓关注。参与问政的群众表示:每期节目选定的主题,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被曝光的问题都很尖锐,很快都能得到解决,这样的电视问政节目好,希望坚持办下去,越办越好。市民表示:1期电视问政节目结束后,节目形式、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使群众刮目相看。 

  二是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节目播出前,电视台暗访曝光问题严格保密。市纪委监察局要求涉及责任单位的一把手必须出镜,现场回答和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接受群众考问;遴选点评专家、教授,建言献策;邀请市级四套班子领导现场参与;选取“两委员一代表”、文明市民、银川好人、劳动模范等作为现场代表,电视台面向社会海选市民代表,使代表更具广泛性,评议更具客观性;要求各县(市)区、市直部门负责人全程参加直播,并及时检查通报。节目播出后,一些群众每期必看、逢人必讲、街谈巷议,影响很大。 

  三是强力督办,督促整改。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了“事不过夜,立即整改”和“有问题必调查、有反映必回复、有事情立即改、有责任马上追”的快速反应机制。凡被曝光的单位连夜研究整改措施,及时高效整改。对于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建立建档销号制度,一个问题一份督办函,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并将整改情况在媒体公布,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部门在办理和答复过程中,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满意的销号,不满意由纪委紧盯,直到办好。银川电视台、银川新闻网、银川日报、银川晚报等媒体跟踪报道整改落实情况,并适时报道,放大监督效应。 

  四是推广示范,不断创新。电视问政开播后,收视率创全区最高,群众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媒体撰文评论越来越多,光明日报报道:“银川电视问政”越“问”越火。为保持电视问政旺盛的生命力,探索在社区、县区开办问政分会场,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群众全程监督,积极性非常高。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批示银川开展电视问政活动很好,此举既畅通民意、社情,又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推动,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总结并逐步在各市推广。自治区纪委、宣传部、群教办等联合发文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先后15个市、县(市)区前来学习考察。 

  五是严肃问责,建章立制。纪委的全程介入,促使相关部门在制度建设和完善长效机制上常抓不懈,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对因“庸懒散”等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做到“不尽责必追责、不到位要丢位”,通过电视问政梳理核查线索,政纪处分和问责处理94人,有效强化了部门及公职人员的责任心,达到了改工作方法、转工作作风、提工作效能的成效。市民直言:领导说多次,不如“电视问政”一次!越来越多的干部认识到:不转变作风,就无法通过“电视问政”的监督;不承诺“马上解决”就下不了台;做不到“立即整改”就交不了差 

  二、银川“电视问政”取得的成效 

  通过“电视问政”,构建了由群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媒体紧盯问题、曝光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抓住问题、督办问题的“三位一体”监督模式,这种监督模式已成为了解情况的好形式,联系群众的好桥梁,解决问题的好抓手,决策参谋的好帮手,提升作风的好纽带,监督政府的好平台,取得了监督有力、监督合力、监督有效的新成效。 

  一是强化了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了工作效能。每期问政节目,使台上的“一把手”们短片看得“脸红心跳”,问题问得尴尬紧张“坐不住”。这种极富冲击力的问政方式,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一位参加过问政节目的“一把手”说:“在全市人民面前亮丑,这种方式的震撼力太大了,激发了我们全系统正视问题、尽快解决问题的决心,我们连夜研究,第二天就整改落实”。还有“一把手”说:“走下演播台,真正的问政才开始,敦促我们今后在一些顽疾上必须出实招、出狠招使群众满意”。被问政部门均表示:节目播出之后立说立改,举一反三,拓展问题线索,及时解决问题,切实让群众满意。 

  二是提高了监督合力,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电视问政”既有纪律、媒体、公众三个监督主体的监督合力,也有“确定整改事项”、“落实整改主体”、“检查整改效果”三个监督环节的无缝衔接,还有纪律监察机构的“督查之权”,政府部门的“履职之责”和广大群众的“切身之利”三个监督效果的高度统一,有效实现了现有资源和力量的高度整合利用,促进了政府执行力的大幅提升。通过电视问政,老百姓从期待变为关注,从关注变为支持,从支持变为参与,从参与变为议政,从议政变为监督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尊重,民意诉求得到了体现,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既为政民互动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优化部门职能设置提供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增强了党和政府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电视问政,群众看到了政府接受监督的诚心、勇于纠正问题的决心、敢于担当的责任心。群众普遍反映:领导说多次,不如电视问政问一次。这种做法,让干部的效率提高了,态度变好了,工作更加积极到位了。“台上流汗、台下逍遥”、“不曝光不干事、一曝光才解决”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网民评价:“电视问政表现了银川市委、政府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不怕揭短亮丑、敢于向庸懒散软亮剑,立说立改的态度,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看到了问政于民、服务于民的诚意。电视问政搭建了干群交流平台,政府部门更多地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和不易,群众也看到了干部们的付出和辛苦,干群关系更近了”。 

  四是倒逼各级干部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通过电视问政,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认识到:“不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不转变思维方式,不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就有可能被问得冒汗、下不了台”。有部门负责人感言:从电视问政现场的考问,到办理、答复、问责,就如坐过山车,忽上忽下,险象环生。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给领导干部上紧了发条,迫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调研、主动增强业务能力、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还有部门负责人说:电视问政就是一场闭卷考试,主要考你对工作熟不熟。要想在问政现场不出丑,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基层,下在问题最多的地方,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在台上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使老百姓满意 

      五是转变了作风,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10期问政情况看,各级干部职工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明显减少,主动谋事干事的意识明显增强。如,10期收到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分别是21件、48件、120件、160件、140件、90件、110件、78件、95件、128件,这说明“三位一体”监督已经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产生了效果,群众的骂声、怨声得到了有效缓解,信访量逐月下降,社会舆论氛围日趋好转。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机关干部认识到:不转变作风,就无法通过三位一体监督的考问。现在,部门作风明显转变,吃喝应酬的少了,研究工作的多了,空谈的少了,抓落实的多了。一些尚未被问政的部门负责人紧盯问题找差距,紧盯不足学业务,紧盯基层搞调研,助推了工作的落实。 

  三、深化“电视问政”的几点措施 

  “电视问政”带来了政府执行力的大幅提升,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需要进一步深化“三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好“三位一体”监督责任,确保电视问政常办常新,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是确立“电视问政”直播的品牌效应。“电视问政”节目直播以来,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继续深入宣传扩大“电视问政”的社会警示效应、震慑效应、监督效应,使之真正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听民声、聚民智、汇民力、惠民生”的银川“焦点访谈”。 

  二是建立健全“电视问政”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民代表海选制度、整改落实制度、建档销号制度、跟踪督查制度、明查暗访制度等。成立“电视问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努力从源头上找出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内容和形式上取得创新,确保节目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推进电视问政向电视施政的转变。在加大问政监督的同时,突出施政监督,通过解读施政方针,权威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注,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畅通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使问政与施政真正成为了解民情的“高速路”、疏导民怨的“直通车”、排解民忧的“减压阀”。 

  四是强化监督成果与决策参考的有效结合。完善“三位一体”监督模式,突出问题导向,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前提,以监督到位为主,使“问题由群众提,标准由群众定,效果由群众评”成为党委、政府谋划思路、部署工作、推进政策落地实施的重要标准。 

扫一扫 手机浏览

分享到:

主办:中共银川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银川市监察委员会 宁ICP备17000118号

本站点兼容IE 10以上或Chrome最新浏览器,最佳浏览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