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治庸治懒力度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发布日期:2017-09-26 11:42

  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党的干部工作中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习近平同志也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做到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身份能官能民,使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优进绌退制度化。 

  显然,加强对干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综合考察,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有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是我们党新时期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结合近些年,从中央到自治区、银川市有关从严治党的内涵要求和典型案例,以及银川公安推动干部选用机制建设来看:治庸治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关键是把作风建设与选人用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坚持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 

  一、当前干部队伍“庸”和“懒”的主要形式 

  “庸懒”现象具体到党员干部身上,“庸”,就是“乱作为”、“假作为”;“懒”,就是“不作为”、“慢作为”。不想干事谓之“懒”,不能干事谓之“庸”,归纳起来都是“四风”顽疾的主要表现。 

  一是精神不振、甘于平庸。少数干部不思进取,办事拖拉,得过且过,工作没激情,对发展信心不足,缺乏敢于负责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有的干部自认为“看破红尘”,缺少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满足于当太平官,“老好人”思想严重,对一些错误言行不批评、不抵制,放任自流,随波逐流。有的领导干部因为晋升年龄限制,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面对取得的荣誉或多或少存在自我满足,自觉不自觉的放弃了谋事、干事、管事的激情和魄力,或多或少存在享乐主义。 

  二是缺乏创新,得过且过。少数干部工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遇到具体问题不敢闯,不敢冒,难以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有的干部对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措施还不够有力,缺乏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些干部对上级部署的工作能推则推,消极应付。 

  三是作风漂浮、不务实际。少数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有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抓工作虎头蛇尾;有的得过且过,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效应;有的缺乏忧患意识,看不到全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和压力,好大喜功,只报喜,不报忧,虚报数字,夸大成绩。 

  四是律己不严、衙门气重。有的单位部门工作纪律涣散,少数干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经常不上班;有的领导干部群众工作的方法缺少创新,方法老套,对群众工作有畏难情绪,没有从自身的能力上和“为了谁”的认识上找原因,官僚主义思想还有残余。 

  虽然以上所述的“太平官”、“南郭先生”只是干部队伍中的少数,但近些年来,庸政、懒政像感冒一样流行,不少官员以损害公民正当权益和政府诚信体系作为代价,隐形地激化了党群 、干群矛盾,危害甚重。 

  二、造成干部队伍“庸”和“懒”的主要原因 

  懒由庸生,庸必致懒,出现干部“庸”和“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官僚作风、衙门习气的滋长。一些干部长期在条件较为优越的机关环境中工作,逐渐形成了养尊处优的心态和官僚作风、衙门习气。开展工作习惯于发号施令,仅仅依靠开会、打电话、发文件等简单生硬的方式,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不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善于把握各类矛盾问题的特点规律,把握不好推进重点工作、解决难点问题的关键点、突破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其他不良风气有了滋生蔓延的土壤。有些干部对社会上高收入、高消费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出现心理失衡,影响工作精神状态;有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抓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树立个人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工作中不按原则和规律办事,其履职效果就与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宗旨相去甚远。各种社会现象、观念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对机关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理想丧失,信念动摇,精神松懈。 

  三是干部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干部如没有犯严重错误或被“双规”,现实中基本不会“下”、不会“出”。一些干部提到一定级别的领导岗位后自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抱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心态,凡事明哲保身,无所作为,对待本职工作敷衍塞责,领导对这些“老同志”也迁就包容,任其庸懒。 

  四是干部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铸牢。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多元化碰撞,泥沙俱下,私利主义和腐朽思想直接冲击和影响着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随着各项改革任务日益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大,管理难度日益增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有的班子内部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风气,奉行“好人主义”,规避问题和矛盾,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存在“两张皮”,造成作风不实、纪律涣散,效率低下;有的年轻干部或把基层部门当作“跳板”,工作得过且过,缺乏锐意进取精神,或认为晋升机会小,安于现状,规避担当,缺乏奋发向上动力。在人才选拔上,由于“年资论”不同程度存在,导致干部队伍“坐、等、靠”思想滋长,一些干部不重视学历,思想观念更新慢,没有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工作上只会照搬照套,缺乏新思路、新举措,工作方法简,习惯以简单号令和应付性传达来代替组织发动和督促落实,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对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建议 

  近年来,银川市为切实解决少数干部“等着干”、“不想干”、“不会干”的现象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于2009年颁布实施了《银川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问责办法》,2010年制定出台了《银川市适时<问责办法>程序规定》、《银川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信行为问责办法》等6个问责配套制度规定,特别是在2016年连续出台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及配套的《市管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办法》《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开展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市管领导班子和县处级干部实绩考核办法》,20173月出台了《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职不担当不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明确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和效率低下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情形进行问责。 

  结合上述银川市关于加大治庸治懒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做法和中央对干部选拔有关要求,治庸治懒其根本就是对照“四风问题”和“三严三实”标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当好一名好干部,而干部的能上能下又是依据好干部标准对党的干部的一种选择。因此,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选拔的“指挥棒”作用,围绕选人、用人、管人,解决好干部“上”与“下”的问题。 

  (一)以公心与实绩为标准,解决如何上、让谁上的问题。 

  1、坚持干部选拔的常态性与竞争性相结合。严格依照《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办法》、《银川市县处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等规定、办法,树立鲜明的用人旗帜导向,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以“公心加本领、公论加实绩”的选拔、任用干部方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着力建设一支“讲党性、重品行、树正气、创一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方面要提高干部常态选拔的竞争力度,即:突出在发展实践和工作一线培养干部,使优秀干部优先“上”;牢固树立选人用人就是要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注重通过发展主战场锻炼培养干部,深入工作一线发现选拔干部,依据发展实绩衡量评价干部。另一方面还要同步推进干部竞争性选拔的常态化,即:充分运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发现干部,使优秀干部有更多机会“上”。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实施办法。通过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给年轻干部、优秀干部更多展现自己的平台,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2、坚持干部选拔的民主性和代表性相结合。既要防止群众参与的范围过窄难以完全反映民意,又要防止群众参与的范围过泛导致了解掌握情况失真。因此,在常态和竞争选拔干部工作中,既要做到与干部相关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有群众参加,体现最广泛的民主性;同时还要在各个层次选择熟悉了解情况、能正确地集中反映所代表层次和方面意见的人参加,体现最准确的代表性;从而做到民主性和代表性的合理把握。工作中,一是坚持推荐干部的民主性和代表性。合理界定民主推荐参与人员范围,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参加人员在不同层面的推荐和测评,设计不同的权重比例,实行科学的权重分析。二是坚持考察干部的民主性和代表性。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职位的实际情况,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科学设置测评内容,采用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测评突出绩的评价,定性测评则突出德才表现等综合性评价。三是坚持决策干部的民主性和代表性。要继续坚持党委在决策用人上的票决制度,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充分发扬在选人用人上的党内民主和集体决策的政治优势,保证选准人、用好人。 

  3、坚持干部选拔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积极为广大党员群众搭建公平公开的竞争平台,在岗位设置上尽量全面,在人员选择上尽量广泛,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同志都有机会、有平台接受组织挑选和考验。另一方面,根据各部门、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充分考虑业务需求,按照分类设置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出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职位的考察评价内容和标准体系,并将其作为衡量是否胜任拟任职位的判断依据,以保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同时,还要从政策、制度、机制上积极为基层一线的同志搭建平台,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 

  (二)以干部考核为着力点,解决如何下、让谁下的问题。 

  1、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职务任期考察制度,让庸碌无为者腾位让能。对任职达到一定时限的干部进行考察。任期考察重点考察领导干部在岗位目标责任范围内的落实情况,对上级党委决策的重点工作任务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同时,充分运用审计、专项行动考评、民意调查、实绩考核等各种考核结果,对领导干部实行全方位考察。同时通过重大问题报告、经济责任审计、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进一步丰富任期考察的内容,提高任期考察的实效。通过任期考察,决定是否保持、调整、取消任职 

  2、建立实施领导干部任职试用考察制度,让作风优良者争先恐后。对新提拔任用满一年的领导干部,实行任职试用考察制度。实现对新提拔任用干部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管理。试用考察主要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从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中听取反映、民主测评、与干部本人谈话、找群众了解情况等形式多方面及时掌握任职情况和各方面反映。新提拔任用满一年的领导干部本人也要对自己一年来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做出全面的书面总结。通过任职试用考察,决定是否调整、继续使用或取消任职。  

  3、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让不换状态者日子难混。通过任职试用考察和任期考察,对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作出免职、降职或调整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决定:对干部的处理和调整,既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坚持原则,敢于顶真碰硬,又要做到不重责轻罚,不轻责重罚,使每一位“下”的干部都能够适得其所,这样,干部能上能下的措施就能够完全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才能全面推动。 

  (三)以干部问责为支撑点,解决为何上,为何下的问题。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坚持“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建立健全一套更加完善和有效的“问责”机制。 

  1、要明确和细化问责的内容、原则、对象、方式、程序以及处理办法,保证问责机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将庸官懒官散官划分为“有错行为”和“无为行为”。其中,“无为行为”又可划分为“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果不好”三个层面。 

  2、要积极采取群众评议、公开举报、组织查访、目标考核等方法,及时掌握干部的作为情况,并区分庸官懒官散官的不同行为进行问责处理,让被问责的干部心服口服,让其他干部不敢懈怠、不敢失责。 

  3、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效能建设考评机制,采取绩效公开、破难听证、实时评价等方式,加大媒体监督、曝光力度,实现问责无盲区、无特区、无禁区。 

  综上所述,惟有赏罚分明、严格责任、动真格、抓落实、建长效才是治理庸官懒政的有效方法,才是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难题的有效手段。只有坚持能者上 、庸者下、勤者受奖、懒者受罚的原则,才能提高党的战斗力,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选拔任用干部的公平公正,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返回顶部